首页
会员中心
到顶部
到尾部
综合新闻

王辰院士:倡导“大医学、大卫生、大健康”理念

时间:2022-07-20 09:27:13  作者:医药技术开发网  来源:本站网络部  查看:993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    在今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,校长王辰院士的发言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。作为师长,他为毕业生讲“最后一课”,为即将启程人生新旅途的毕业生送上嘱托和祝福。  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、...

   在今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,校长王辰院士的发言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。作为师长,他为毕业生讲“最后一课”,为即将启程人生新旅途的毕业生送上嘱托和祝福。
 

中国工程院副院长、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王辰

医学是多学、人学、至学

       医学是为恢复、维护、增强人的健康而发展出的知识、技术、艺术、学术体系。

 

  医学是多学。它以人类三大学科为基础衍生发展而来。第一大学科是自然科学和技术,第二大学科是社会科学和方法,第三大学科是人文学科和文化。人文如艺术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名状的,规律难循的,由心而生的,但人文恰恰是我们在医学卫生健康活动中会经常涉及、接触的。

 

  医学是人学。医学以照护人、人群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为己任。按照照护的对象,医学可以分成两大类:一类是针对个体的医学,所照护的是病床上躺着的、诊桌对面的病人,我们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乃至基因水平状况,遵从个体化医学、精准医学的理念,采取有针对性的医疗方法,此为临床医学。另一类主要关注人群、种群、人类、生态,乃至星球的健康,此为群医学。它统筹个体与群体,追求群体、种群、人类和众生健康效益最大化。

 

  医学从“促、防、诊、控、治、康”六个方面施行对人的全面照护。“促”是指健康促进,增加人的健康储备,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;“防”是预防,是在有危险因素,特别是面对高危因素时防止得病;“诊”是知道得了病、得了什么病、得了多严重的病;“控”是控制,即阻止小病变大病,防止一个人的病传给他人、多人;“治”是纠正病理状态;“康”是尽可能使患者生理、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。我们将这六方面称为健康照护的“六字箴言”。值毕业之际,希望大家记住并切实以这“六字箴言”指导行动。

 

  医学对人进行健康照护,要以病人为中心,而不是以病为中心。过去医学比较关注单病,但现在和未来,我们将越来越多地面对共病、复合病的挑战,这是医学界面临的突出、重大问题。

 

  医学是至学。医学广涉几乎所有学科,集人类知识、技术、艺术、学术之大成。为医者既要有坚实的科学、人文基础,又要有“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”的悟性,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与经验。过去,张孝骞先生、吴阶平先生等屡屡提及从事医学工作“如履薄冰,如临深渊”,就是对医学的不确定性和不容错性的觉悟,由敬畏之心产生的职业态度。健康和生命是人的终极利益,所以,对医学的要求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最高的。医学是多学,又是人学,更是涉及人的终极利益的一门顶级学问。医学是至学,是“至高至圣”之学。


卫生事业需要全社会参与

 

 

       卫生是依据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,为恢复、维护、增强人的健康所采取的行动。

 

  公共卫生是基于群医学和相关学科原理,为恢复、维护、增强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综合社会行动。群医学是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,其主体是医学界人士。公共卫生的承担者则是包括医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,其要义为实现由群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向“促、防、诊、控、治、康”健康照护行动转化,应由小众到大众,发动社会各界参与。

 

  协和的学子不要做孤道寡行之人,要能让社会各界一起来关注、从事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,共同促进其发展。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应当奉行的理念和行动。

 

 

 

 


  

全面、全体、全程健康观

       健康是人的一种良好生命状态,包括生理健康、心理健康、人际和谐及环境友好四个方面。

 

  1948年,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三方面:身体健康、心理健康和人际健康。70多年过去了,人类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协和医学院在这三方面的基础上,又增加了一个重要方面,即“环境健康”。

 

  “环境健康”对于个人、种群、人类、众生的健康至为重要。在“环境健康”这一方面,中国医学界应当及早觉悟。

 

 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比较关注个体健康,教给大家的多是“树木”,对“森林”,即对大医学、大卫生、大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强调不够。我们要关注从个体,到群体、到种群、到人类、到众生、到生态的健康问题。

 

  我们不但要照护人及人类当前的健康,还要照护今生的健康、后代的健康。在全程健康观念下,我们提出人、人群、种群、人类全生命期迭代照护的概念和理念,从孕前到妊娠、分娩,从幼到老、到死亡,照护各代人的健康。

 

不要只做“临床医生”

 

       协和毕业生应该有正确的医者观,要执守大医学观、大卫生观、大健康观,深刻理解医学界的使命和职责。既要做主要照护个体的“临床医生”,更要做既照护个体,也照护群体的“医生”,应当努力成为践行群医学理念、投身公共卫生事业的“上医”。

 

  我想,未来50年人类社会将朝着“健业社会”的方向发展,即以健康为主要民生需求,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,卫生健康事业成为主流社会事业,健康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与支柱性产业。这体现人类在以往社会发展的基础上,开始有能力、有意识追求健康这个本源目标。“健业社会”将是产业与社会发展本源目的高度契合的社会发展阶段。

 

  我相信,未来50年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将快速发展,而在座诸位同学恰值生命与事业的旺盛期,你们将成为未来照护人类健康使命和责任的重要承担者。希望大家充实自己的思想,拿出勇毅的作为,促进社会的发展,使人类得其终极福祉,包括你们自己作为业界人士的福祉和成就。预祝大家拥有光辉灿烂的未来!



评论者:      

 


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路23号中础大厦513室  邮编:100049  电话:010-88930159   传真:010-88930159 邮箱:yyjskf@126.com
本网站(www.hppc.cc)所刊载的医药技术开发网所有资料,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商业信息及电子邮件的全部内容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主办单位: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技术开发专业委员会 
工信部网站备案:京ICP备16060732号
医药技术开发网